救命啊,小孔雀鱼得了针尾病怎么办?
针尾病的发病症状
肉眼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尾鳍缩在一起,即尾鳍的展开夹角明显变小,游动不正常,常常独自躲在角落里或者浮于水面,晃动身体但不向前游动,摄食量减少,最后死亡。对于稍大的鱼体可能伴有病菌的寄生,可看到尾部或者头部皮肤的表面有一层白翳似的东西覆盖。
针尾病的发生环境
1,相对狭小、鱼只过多的水体,当水质变差、水体混浊、残饵粪便较多时,易发此病。
2,水温变化大时,包括水体的温度和室内温差,易发此病。
3,短时间内注入大量新水,也是造成针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
针尾病的预防
防止孔雀鱼苗得针尾病,把握一个“稳”字即可,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稳定水温。发生针尾病的水温都不是很高,一般在26度以下,所以我们要把水温控制在29~30度。水温26度与30度的差别是巨大的,用手试水也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区别,鱼的活动情况和摄食速度也是明显不同的,30度水温时的鱼苗摄食量明显增加,活动量很大,免疫力较强。如果室内温度与鱼缸内的温差较大,就不要充氧了,冷空气也容易引起针尾病。
2,稳定水质。鱼苗的密度不可太大,一般来说30cm×30cm×30cm的鱼缸,放养鱼苗的数量最大为50尾,也就相当于一窝鱼苗的数量。当残饵和粪便较多时抽出即可,蓄水以老水为最好或者晾晒5天以上的水,切忌不要大量添加新水,待蓄水保持与缸内水的温度平衡,蓄水时避免水流冲击到鱼苗身体。
针尾病的治疗
鱼苗针尾病的死亡率很高,如果发现的及时还是可以治愈的。对于刚患病的鱼苗,可以捞出放到大缸中单独饲养,加入少量粗盐或青霉素,喂食鲜活水蚤,加强过滤使水循环起来,强迫鱼苗游动,一周内可以治愈。
总之,老水养鱼苗是最基本的原则,稳定水温和水质可以有效的避免孔雀鱼苗“针尾病”的发生。
.我的三十多条小孔雀鱼在买来的路上出生了,因为我是网购的孔雀鱼,收到后最初很兴奋,放进小鱼缸第二天发现全部针尾,无一条幸免,可能是运输途中水质和温度的变化造成的。我赶紧用其他缸里的绿水隔离饲养,每天水里加入土霉素精粉和少量的大盐,每天晒晒太阳,并每天观察,不停食但是少喂。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目的,有一半小鱼在治疗的过程死掉了,但是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我发现剩下的一半小鱼针尾已经好了,尾巴全部展开。这就是我治疗小孔雀鱼针尾的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其他鱼友有帮助。
孔雀鱼在刚生出初期一般还好养,只要选对了合适的开口食,生长很迅速,刚长起来时,大概15-20后,也就是比初生大3倍左右,食量加大,排泄也同样大,这时候及其容易针尾,针尾是传染病,一串一缸,重则全缸覆灭,除了改善密度外,在循环良好的环境下也是避免针尾的一种办法,再就是控制饵料,避免过多饵料腐败水质。
一旦针尾,现在无良好的处理办法,我玩精品孔雀很久了,一旦出现针尾,直接喂龟,一是外用内用药均无良好疗效,这里所指是黄粉和庆大霉素。黄粉一般治疗外部疾病,庆大一般对肠炎有疗效,对外用也略有效果。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亲鱼得了像针尾一样的疾病后,很伤鱼,用药后,又伤一次鱼,这样的鱼繁殖出来的子代,我不看好,其他玩友也有类似看法。所以还是从出发点出发,尽量避免针尾。
孔雀鱼生病了怎么办急救!
你可以换了水,鱼缸里的装饰物能拿出来消毒的就消毒,不能的就撒点盐消毒,
好好的观察一下,看看哪几条动作有不对劲的,捞出来单养。
一、孔雀鱼:
孔雀花鳉,俗称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巴西北部等地,作为观赏用鱼引入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内地,现已繁衍分布于部分热带地区的河川下游及湖沼、沟渠中,其野生栖地呈现多样化,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
二、生长习性:
孔雀鱼适应性很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pH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活泼好动,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
孔雀鱼易养,但要获得体色艳丽,体形优美的鱼则从鱼苗期就需要宽大的水体,较多的水草,鲜活的饵料,适宜的水质等环境。
孔雀鱼4~5月龄性腺发育成熟,但是繁殖能力很强,在水温24℃,硬度8度左右的水中,每月能繁殖1次,每次产鱼苗数视鱼体大小而异,少则5尾,多则一百余尾,有的鱼会产出200尾以上的幼鱼。
孔雀鱼生病有哪些表现
孔雀鱼是极具观赏价值的水族小宠,然而生病的孔雀鱼就会丧失原有的美丽。当然,孔雀鱼和人类生病一样,也有出现生病的前兆,饲养者可以根据鱼儿患病前的征兆,提前的给与处理治疗,让孔雀鱼能尽快的恢复健康,然后正常的生活成长。一般来说,患病的孔雀鱼首先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萎靡不振、在水族箱中的游动频率减少,有时甚至停止游动呆呆的沉寂在缸底或者漂浮在水族箱水面上。当孔雀鱼处在患病初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怪异的呼吸方法、在水面附近做出呼吸困难状、游水动作有些不自然、身体磨擦于他物似的在游水,或者一只张着嘴。危害孔雀鱼的疾病有很多种,还有很多害病的孔雀鱼会出现鱼体全面欠缺光泽、尾鳍呈合闭状态等症状。鳍部先端溶解、体表或鳍部有白点、嘴边或身体的一部分呈白状、鳃部呈红白肿状、鱼体有瘀血部分、鱼体出现水泡、极度消瘦、鱼鳞竖起而鱼体呈肥胖状、眼球呈突出状、类似绵花球状这些都是孔雀鱼患病时可能会出现的症状。饲养者一旦发现孔雀鱼有这些症状,就表示孔雀鱼已经生病。然后就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症分析出孔雀鱼所患的到底是那种疾病,在根据病因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已让孔雀鱼能尽快的恢复健康。
怎样才能让孔雀鱼不烂尾、不生病?
1.水晒3天以上3天换一次水(三分之一的新水)
2.定点喂食一天喂1次
3.水温恒定25°左右
4.母鱼肚子变大,爱在一个地方呆着,蹭肚子,腹后出现黑斑,是准妈妈,应该单独养殖(这个可能得靠点经验,不是容易能判断准),生完小鱼后单独养两天,不要把鱼苗和母鱼养在一起。否则会被吃掉!
5,鱼缸底部要干净
一.孔雀尾巴的问题:
1.孔雀鱼的尾巴边沿结了很多血丝
答:水质不好所引起的细菌性感染,3%的盐水泡10分钟,如果病的严重,要把浓度减少到1%].每天1~2次。
保持水质干净,过几天坏掉的部分就会自动脱落。还可以把鱼捞起来,用棉签点高锰酸钾搽一搽尾巴。
2.孔雀的尾巴突然成锥形?
因为水质不好,每天换水3分之一,隔离移开病鱼或健康的鱼;土霉素或氯霉素0.25~0.5PPM,或呋喃唑酮0.2~0.5PPM入缸不换水连用五次(隔日一次)。
3.换水注意什么
答:注意水质和水温!如果下雨,要减少换水量,而且可以加少量呋喃西林预防疾病.
4.孔雀开始烂尾,一条接一条,混养有银鲨,红绿灯,还有熊猫鼠和青苔鼠,用什么药,药店有吗?
答: 用点呋喃西林,加温,病鱼要隔离,要不会传染的,不要放得太多要不鱼会死的,水变黄就行,病鱼分开放。
5.鱼缩尾,在缸底,东西有时吃,时不吃?
答:烂鳍病
往往因过量喂食,过久换水而使水质恶化,导致鱼鳍边缘脱落,行动迟缓,公的孔雀鱼往往因水质骤然变化而使宽大的三角型尾巴缩成一条尾巴。
应先换水一半,如此进行5-8天后视情形再治疗。养孔雀鱼首先要勤换水,平时更应定期清洗过滤棉以免病菌滋生。
二.孔雀鱼繁殖的问题:
1鱼肚子大到什么程度才算有小鱼了呢?
答: 要生的时候腹部后面发黑几乎能看见里面的小鱼了(胎斑),同时***又凸起的时候就是要生了! 产前产道微开,成直角,有很明显的生殖孔突出,看肚子大小不一定准。
2小鱼生出来后喂什么?
蛋黄水、剪碎的红虫、干饲料,活食小鱼会长得比较快。
3.小鱼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段应该是什么时间,到多大的时候就不会生长了呢?
答:小鱼出生后两个月是长身体的时候,然后就开始比较缓慢地长大,这时候就开始接近成鱼,尾巴和背鳍变大变长,花色更艳丽,小鱼从出生后半年基本稳定下来。
4.如何预防母鱼难产?
答:别惊吓它,好水好饲料,准备生的时候换新水刺激一下,肚子大不爱运动很正常。孔雀不会撑死的,不过喂食过多沉在缸里很容易坏水.
5.请问为什么我的孔雀生下来的小鱼有一半还是卵?不说是胎生吗?
答:没完全***或者已经***但是没有发育好,也可能是血统太近或者营养不良。避免突然的变化(温度和水质量突然变化还有人为惊吓),好饲料伺候。
6.怎么分公母?
答:孔雀鱼公鱼正确的分辨方式是由腹鳍后的交尾器来判别,其他如尾鳍大小、颜色鲜艳等特徵可作为辅助判别;母鱼则是由胎斑来判别。仔鱼需等到胎斑出现才能分公母,约时一个月左右。如果说需要处女母鱼,只要当母鱼胎斑出现后(母鱼一定比较早出现胎斑),将母鱼捞出。
7.生产前兆?
【1】母鱼的肚子胀得大大的,在胎斑处成方型。
【2】开始拉黑便,排便较为***。
【3】不太爱进食。
【4】总是静静的在一旁,并驱逐其它鱼只靠近。
【5】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缸门口有点突突的。
【6】臀鳍会缩起,并不时会扬起尾部。
8.孔雀鱼催生
如果母鱼在生产前因为突然的外来干扰,或是环境急遽变化,可能会造成难产。
有一个人工催生方法,就是放入加温棒缓缓提高水温,再移出加温棒,使其自然冷却,反覆行之。也可以把临盆母鱼换到全新的水中,当然是经过和缓的对水过程,除了有助於催促母鱼生产,也能避免母鱼生病,并给初生小鱼乾净的环境。我想不少人都有换水或下药后母鱼突然生产的经验,应该是同样的道理吧。
至於需不需要催生就是另一个话题了,有人是为了掌握采集仔鱼时间,有人怕母鱼难产。但在一般的环境下难产机率不高,倒是不当的使用产子箱造成的污染、紧迫甚至受伤比较可能造成母鱼死亡,忽略产后母鱼环境也是原因之一。
9.产后照顾?
生产后换水。减少外来的干扰,隔离开母鱼会比较好。子鱼在出生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进食。母鱼是具有储存公鱼精鱼的能力,可以在没有和公鱼交尾的情形下,再生个几胎还没有问题。
10.怎么选种鱼?
答:在选择雄鱼方面,尾鳍夹角大,颜色及模样引人注目,体型健壮匀称,尾柄肥大,会来回地追逐雌鱼,充满生命力的雄鱼是最佳的选择。
在雌鱼方面,最重要的是尾鳍的形态、颜色、模样等,皆能表现其品种应有的特征。最好的情况是已产下一次仔鱼的母鱼,其腹部十分膨松,且呈暗色,是最为理想的鱼只。
三.孔雀鱼消化系统的问题:
1.拉白屎怎么回事?
答: 是肠炎,要快点治,不然鱼就没了,已经是很明显的特征了。鱼要停止喂食了,两个星期自己就会好。
四.孔雀鱼饲养环境的问题:
1.孔雀的水温应该是多少?
答:孔雀鱼能耐温的范围约在20℃~32℃之间,最合适的温度应该在25℃~26℃左右。
2.孔雀鱼适合的生长环境?
答:绿藻水,养孔雀鱼把握冬天,冬天带大的鱼比较漂亮。
3.鱼病的原因:
水质、水温失宜:鱼对水体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如果单位水体内载鱼量太多,生存的生态环境很恶劣、超过适应范围,便可能发病。如不及时换水,鱼的排泄物、分泌物过多,二氧化碳、氨增多,微生物孳生,蓝绿藻类浮游植物生长过多,都可使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使鱼发病。水温突然变动,温差超过5 ℃以上;水温超过适应范围的上限或下限,以及水温短时间内多变,或长时期水温偏低,都会使鱼发病。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大大超过其能适应的温度时,鱼会立即热死或冻死。
饲喂不当:观赏鱼,全赖人工投饲。如果投喂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足,如长期投喂干饲料,缺乏动物性饵料,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时定量,饥饱不匀,使鱼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而致病。还有配合饲料霉败变质,鱼会中毒致病。
操作不慎:在倒箱换水、繁殖分缸、捞鱼等操作过程中,操作粗糙,不慎碰伤鱼体,折断鱼鳍,或使鱼跳落于地上受伤,伤部极易感染。
此外,常刮食附着藻的鱼,吻部也易感染。
外部带入病原体:将外部病原体带入养鱼容器的途径很多,如由饵料、水草带入,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又用于无病鱼,新购入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的鱼群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五.其他问题:
选种要注意哪些问题?
1. 长得特别快的公鱼不能用,因为身体大尾巴小。
2. 母鱼身体(背鳍前端致腹鳍末端)越短越棒。
3. 母鱼背形,全平不要,取有一点斜者,太斜不要。
4. 母鱼尾鳍形状,尾鳍上大下小呈现倒三角形,改鳍形靠母鱼。
饵料
1. 可额外添加水溶性维他命,或卵磷脂。
2. 公鱼多补充维他命E。
3. 小鱼需蛋白质和常换水。
4. 把握冬天,带大的鱼颜色较扎实。
下药
• 孔雀鱼生病先放盐巴再搭配其它药使用。
• 两天一定换水。
• 每2~3个月换厂牌,避免产生抗药性。
寄生虫
六鞭毛虫→用美边达锉(一颗500mg对50L的水)
立鳞
四环霉素(TC)
注意
未成熟鱼用抗生素可能会变母鱼。
霉菌性疾病
甲基蓝
六.刚出生的孔雀鱼:
水温控制在25左右,小鱼一般都是喜欢老水,只要不是太浑浊不要换的太勤,刚出生的小鱼2~3次,每次以20分钟内吃完为佳。
在换水时要注意,温变化一定不要超过正负2度
小鱼体弱,注意不要让它得病了,有病就要马上治疗,最好用专用药。
七.水草:
如何消毒?
答:1.自来水消毒。自来水含有氯元素,对于附在水草上的病原体有杀灭作用,但不能杀灭抵抗力强的病原体。
2.食盐消毒。每升水中加入100——120克的食盐,制成食盐水溶液,将水草浸泡15秒后取出。
3.硫酸铜消毒。每升水中投入10——15克的硫酸铜,将水草浸泡10分钟,取出用同温的自来水洗净。优点是硫酸铜杀菌力强,消毒时间不需很准,但成本较高。
4.高锰酸钾消毒。每升水中加入5——10克的高锰酸钾,水草浸泡5分钟,取出洗净。本法杀菌力较强,能杀死大部分病原体。
5.甲基蓝消毒。将甲基蓝2克溶于5升水中,将水草浸泡于其中10分钟,取出用同温的自来水洗净即可。
怎么样养好孔雀鱼和你预防生病办法
孔雀鱼特别好养,而且繁殖力强,养好的话总能给你意外的惊喜。一次可繁殖四十条左右,间隔六十天可再次繁殖。孔雀本身并不娇贵,不需要配置冲氧过滤器,首先再把鱼带回家的前一星期接一些水,最好晒晒,让水中***挥发,杂质沉淀。不建议用圆口的鱼缸,养不活鱼。不建议喂食店里卖的成品饲料,即便很便宜。切记不要常换水。鉴于你初次尝试,养一对就好,积累些经验,以后就得心应手了。买时选雌鱼最好要肚子特大的,这样捡漏的几率大。为防止鱼体病适当的加些盐是可取的。希望可以帮到你。不介意的话加我也可以,我们可以相互学习。。
孔雀鱼的鱼苗夹尾病的防治
在孔雀鱼的鱼苗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一般在鱼苗出生一周后至第八周这段时间内患针尾病的比较多,如果不注意可能导致鱼苗全部死亡,令人惋惜!
针尾病的发病症状
肉眼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尾鳍缩在一起,即尾鳍的展开夹角明显变小,游动不正常,常常独自躲在角落里或者浮于水面,晃动身体但不向前游动,摄食量减少,最后死亡。对于稍大的鱼体可能伴有病菌的寄生,可看到尾部或者头部皮肤的表面有一层白翳似的东西覆盖。
是针尾病不叫夹尾
针尾病的发生环境
1,相对狭小、鱼只过多的水体,当水质变差、水体混浊、残饵粪便较多时,易发此病。
2,水温变化大时,包括水体的温度和室内温差,易发此病。
3,短时间内注入大量新水,也是造成针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
针尾病的预防
防止孔雀鱼苗得针尾病,把握一个“稳”字即可,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稳定水温。发生针尾病的水温都不是很高,一般在26度以下,所以我们要把水温控制在29~30度。水温26度与30度的差别是巨大的,用手试水也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区别,鱼的活动情况和摄食速度也是明显不同的,30度水温时的鱼苗摄食量明显增加,活动量很大,免疫力较强。如果室内温度与鱼缸内的温差较大,就不要充氧了,冷空气也容易引起针尾病。
2,稳定水质。鱼苗的密度不可太大,一般来说30cm×30cm×30cm的鱼缸,放养鱼苗的数量最大为50尾,也就相当于一窝鱼苗的数量。当残饵和粪便较多时抽出即可,蓄水以老水为最好或者晾晒5天以上的水,切忌不要大量添加新水,待蓄水保持与缸内水的温度平衡,蓄水时避免水流冲击到鱼苗身体。
针尾病的治疗
鱼苗针尾病的死亡率很高,如果发现的及时还是可以治愈的。对于刚患病的鱼苗,可以捞出放到大缸中单独饲养,加入少量粗盐或青霉素,喂食鲜活水蚤,加强过滤使水循环起来,强迫鱼苗游动,一周内可以治愈。
总之,老水养鱼苗是最基本的原则,稳定水温和水质可以有效的避免孔雀鱼苗“针尾病”的发生。